金策略 从小咬指甲的孩子,长大后难逃三个严重结局,妈妈别不以为然
各位宝妈宝爸、带娃的爷爷奶奶们,今儿个咱得好好唠唠娃啃手指这事儿!你家是不是也有这么个小祖宗 —— 打四个月左右开始,就跟自己的小手较上劲了,无聊了往嘴里塞,哭了往嘴里塞,连你忙着做饭没工夫抱他,他都能叼着手指自己哄自己。可不少家长一看就急了:“这手多脏啊!全是细菌,快吐出来!” 伸手就把娃的手指从嘴里薅出来,结果娃哭得更凶,下次还啃,跟你对着干!
其实啊,咱可别瞎阻止,这事儿背后有门道!几个月大的娃正处在 “口腔敏感期”,人家不是故意捣乱,是得靠嘴巴探索世界、找安全感呢,小手就是最方便的 “工具”。你要是这时候拦着不让啃,反而耽误娃度过这个阶段,等娃大了,你看不住的时候,他可能就养成咬指甲、啃手指的毛病,有的两三岁就改不了了,那才真头疼!
一、娃啃手指不是 “脏”,是在 “找安全感”!别瞎拦着
展开剩余83%先说说为啥娃这么爱啃手指。四个月左右的宝宝,小手刚能自己控制着往嘴里送,那新鲜劲儿跟咱东北人第一次见冻梨似的,稀罕得不行!而且这时候娃还不会说话,饿了、困了、无聊了、想妈妈了,没法跟你说,就只能靠嘴巴 “表达”—— 啃啃手指,就跟吃了颗糖似的,能平静下来。
有个宝妈跟我吐槽:“我家娃只要一放婴儿车就啃手指,我一开始总拽,结果他哭得撕心裂肺,后来我试着不拦着,他居然自己啃着啃着就睡着了,省老心了!” 你看,这啃手指对娃来说,就是个 “安慰神器”。人家用嘴巴感受手指的温度、形状,还能缓解焦虑,多好的事儿啊!
可不少家长就盯着 “脏” 这点不放,娃一啃就拽,有的还在娃手指上涂苦药水、缠创可贴,那娃能乐意吗?有个奶奶跟我说,她孙子本来就偶尔啃啃,结果她涂了苦瓜水,娃啃了一口哭得上气不接下气,后来不光更爱啃了,还怕她怕得不行,见着她就躲。你说这不是好心办坏事嘛!
其实咱换个角度想,娃的手能有多脏?只要勤洗手,保持干净,偶尔啃啃没啥事儿。比起 “脏”,娃的安全感更重要。你要是总硬拽,娃觉得自己的 “安慰物” 被抢了,反而更焦虑,以后可能更依赖啃手指,那才真麻烦!
二、过度阻止坑娃!两三岁咬指甲不算啥,五六十岁还啃才吓人
你别觉得 “等娃大了自然就好了”,真不是这么回事!要是口腔敏感期没顺利度过,娃可能把啃手指的习惯带到大,有的两三岁就开始咬指甲,指甲咬得参差不齐,手指头光秃秃的,看着就疼。有个宝妈调侃:“我家根本不用买指甲剪,娃自己就能把指甲‘处理’干净,就是每次看他咬得出血,我都心疼!”
更吓人的是,这习惯一旦养成,可能一辈子都改不了。豆瓣上有个专门聊啃手指的小组,里面居然有五六十岁的人还在啃,有的人说 “一紧张就忍不住,指甲从来没长完整过”,还有人说 “因为啃手指,跟对象约会都不敢伸手,怕人笑话”。你说这多影响生活啊!
之前有部纪录片,讲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,从小就爱啃手指,后来根本控制不住,十根手指都变形了,有的地方神经还坏死了,连拿东西都费劲。而且手上的细菌总被她吃进肚子里,长期胃肠不适,人瘦得跟麻杆似的,体重都不到八十斤,正常工作、恋爱都受影响。你说这要是咱的娃,得多心疼?
还有个案例更离谱,有个小孩因为总啃手指,手指破了感染,最后引发了骨髓炎,差点就得截肢!医生说就是因为细菌从伤口进去,没及时处理,才发展成这么严重的后果。你看,本来是个小习惯,最后居然能酿成这么大的祸,咱可不能掉以轻心!
三、啃手指三大危害!颜值、心理、健康全遭殃
咱再好好说说啃手指的危害,可不是小事儿,颜值、心理、健康全得受影响,一个都跑不了!
首先是影响颜值。长期啃手指,指甲肯定好不了,要么咬得坑坑洼洼,要么咬到出血,手指头肿得跟胡萝卜似的,有的还会感染溃烂,看着就不好看。更严重的是,娃总把手指放在嘴里,会影响牙齿发育,可能导致牙齿不齐、龅牙,以后笑都不敢张嘴,多影响颜值啊!还有,手上的细菌吃进肚子里,容易引发肠胃炎,娃总拉肚子、没胃口,长得又瘦又小,跟同龄娃比起来,明显差一截,颜值自然就下来了。
然后是影响心理。小朋友在一起玩,要是自家娃总啃手指,别的小朋友可能会笑话他 “脏”“怪”,时间长了,娃就会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,慢慢变得自卑。有个妈妈说,她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,因为啃手指被同学笑,后来再也不想去幼儿园,每天早上都哭着说 “我不去,他们会笑我”。而且自卑的娃在人际交往中特别敏感,别人随便说句话,他都觉得是在说自己,慢慢就会逃避跟人接触,学习、社交都受影响,这对娃的成长太不利了!
最后是影响健康,这也是最严重的。就像之前说的,手指破了容易感染,引发骨髓炎,甚至截肢,这是毁灭性的伤害。而且长期啃手指,细菌反复进入体内,胃肠功能肯定好不了,娃总生病,免疫力越来越差,三天两头去医院,遭罪的还是娃。还有的娃因为啃手指,手指关节变形,影响正常活动,以后想弹钢琴、画画都不行,多可惜啊!
四、正确引导才管用!勤洗手、多陪伴,一岁后玩起来
咱说了这么多,不是让咱放任娃啃手指,而是要正确引导,帮娃顺利度过这个阶段,慢慢改掉习惯。具体该咋做呢?
首先,保持手部清洁是关键。咱得勤给娃洗手,尤其是饭前便后、出去玩回来,用温水和婴儿专用洗手液好好洗,把细菌都洗掉。只要手干净了,娃偶尔啃啃,咱就别太紧张,别总盯着看,更别硬拽,不然娃反而更在意。有的家长还会给娃用牙胶、安抚奶嘴,其实也是个好办法,能替代手指,满足娃的口腔需求,还更干净安全。
然后,及时回应娃的需求,给足安全感。娃啃手指很多时候是因为焦虑、想被关注,要是咱能及时回应,比如娃哭了就抱抱他,无聊了就陪他玩,娃有了安全感,自然就不那么依赖啃手指了。有个奶奶说,她孙子以前总啃手指,后来她每天陪娃玩积木、读绘本,娃忙着玩,根本没时间啃手指,慢慢就忘了这个习惯。你看,陪伴比阻止管用多了!
等娃一岁以后,咱就可以引导他发现手指的其他用途,让他知道 “手指不光能啃,还能做很多好玩的事儿”。比如跟娃玩手指操,教他 “一根手指点点点,两根手指剪剪剪”;或者给娃买积木、拼图、串珠子,让娃用手去拼、去串,锻炼手部精细动作。娃发现玩这些比啃手指有意思,自然就会减少啃手指的次数。
还有,咱千万别用负面的方式对待娃,比如骂他 “脏”“不听话”,或者在他手指上涂苦东西。这样只会让娃更焦虑,反而强化这个习惯。咱得有耐心,慢慢引导,给娃时间,相信他能慢慢改掉。
五、结语:理解比阻止重要,愿娃都能健康成长
唠到这儿,咱也该明白,娃啃手指不是坏事儿,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需求。咱作为家长,要做的不是一味阻止,而是理解娃的需求,帮他顺利度过口腔敏感期,用正确的方式引导他改掉习惯。
每个娃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,咱别着急,多给娃点耐心和陪伴,保持手部清洁,陪娃多玩多互动,相信娃一定能慢慢摆脱啃手指的习惯。愿所有的娃都能健康成长,有好看的颜值、自信的心态、棒棒的身体,每天都能笑得开开心心!
发布于:江西省配查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